
在危化品运输一线
年过五旬的“银发司机”
是特殊的“安全掌舵人”
掌心的老茧磨透了数双手套
眼角的皱纹刻满了风霜
唯有握方向盘的手
藏着旁人难及的运输匠心
匠心藏在每一次聆听与排查里
58岁的刘汉东,带着33年从业生涯早把罐车“脾气”摸得透彻。无论酷暑寒冬,他总先绕车三圈,贴耳细辨罐内介质流动,指尖轻捋管线接口查密封圈,这双练出“听声辨罐况”本事的手,比仪器更早察觉异常。2020年获评江苏省交通技术能手时,他说“荣誉是熬出来的”,这份认可,藏着他无数个在驾驶室钻研打磨的日夜。


匠心藏在每一次俯身与触摸里
57 岁的张卫星蹲在罐车旁,身影在晨光或夜色里都一样专注。检查流程早已刻进骨子里,哪怕凌晨出车,每一项核对也绝不潦草;指尖探阀门、手掌测胎压,“漏没漏一摸便知”——这双布满老茧的手,就是岁月磨出的 “活检测仪”,比精密仪器更懂隐患的痕迹。


风险在每一次谨慎预判中化解
从业18年的陶永生认准“慢就是安全”,暴雨天早辨积水减速,罐车微漏凭气味定方案;心里的“隐形路线”记着弯道盲区、停靠点,是跑出来的“安全密码”。


经验藏在口口相传的口诀里成了最实在的财富,是“转弯慢半拍,会车留一米”的反复念叨,是带着后辈跑最难走的复杂路线,是过坡时总多一句叮嘱“过坡再慢10码”。那些刻在皱纹里的老经验,没有随着时光褪色,反而成了后辈最宝贵的“安全护身符”。
半生握舵 风雨兼程
这群 “银发司机”
用 “安全至上” 的坚守
把每一趟危化品运输
变成了稳稳抵达的放心旅程